Sunday, December 13, 2020

美股投資

 上月開始入手美股,暫時只買了三隻股票,分別是 ARKK 、TDOC、 FUTU。

感覺上,美股和港股市場相差挺大,美股流動性較高,交投較活躍,而且比較多世界級企業,除了美國公司外,各地不少企業都來美國上市。入手美股,主要是看中當中不少有潛力的公司,所以主要都會會成長股。

現時三支股票裡,有兩隻有些微浮盈,最有信心的FUTU則錄得浮虧,整體微賺。希望是個好開始。

港股則加大了週期股、舊經濟的投資,暫時表現強差人意。未來考慮將更多資金從港股調入美股市場。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20

科技洗倉

今日的新經濟股大跌,到底是一時回調抑或價值回歸,舊經濟的反彈又是否虛火?

雖然這樣說可能是廢話,但股價長遠來說始終和企業盈利有關,無新經濟或舊經濟,只要有盈利能力或潛力的股票都會在股價反映,當然估值會因市場大小、盈利增速、市場預期等有關,但核心始終是賺錢能力。

就今年的學習而言,短期,股票可以炒市場情緒;中期要順著市場邏輯;長期就要攤開底牌,也是最難的投資方法。今年,整體新經濟暫暫時主要集中市場情緒和市場邏輯,除了賺錢能力已經很强的少數如阿里巴巴和騰訊外,沒有很多屬於長期攤開底牌的。同時,舊經濟感覺也是同樣,有些有不錯的賺錢能力的股票也因爲市場不夠大、盈利增速不夠快被冷落。

今年主要的學習是聆聽市場以及建立買賣操作體系。計劃之後投資都會偏重中期投資多些,因爲只要順著市場邏輯即可,可以挑選高關注度股票以節省研究時間,加上個人沒能力看長綫底牌。就中期邏輯而言,科技股的機會較多,因爲大多屬增量市場,想象空間大,暫時關注以及小注衆安在綫和寶尊。而舊經濟因爲屬存量經濟,想象空間較小,因爲容易被市場質疑增長天花板,需要不斷向市場展示賺錢能力,所以要小心挑選行業,暫時買入15%中國建材和關注都市麗人,當中中國建材中期邏輯正在逐步兌現,希望如願。

這樣看來,新舊經濟都可投資,也符合個人性格,只要有賺錢機會而覺得自己有能力的話,都會一試,投資如是,工作如是。

Saturday, October 17, 2020

經營節奏

投資真的是一門很困難的學問。之前學投資都會著重公司行業、前景以及經營數據。打著長期投資的名義,很可能是個陷阱,但短時間內的股價又未必反映公司真實價值。在這困局中,其實可加上經營節奏一項,此考慮點能幫我們決定買股時機。以前,只要覺得公司便宜便可入手,但現在會更多考慮公司的業績表現,相對整個行業大環境而言是好還是劣。不必心急接跌下的飛刀,也不怯於買入經營勢態良好但股價漲幅已很大的股票。要著重經營節奏的判斷邏輯,而非結果。賣飛了不用後悔,因為是能力不到而賺不到的錢。買入套牢的,若發現經營節奏的判斷出錯,大可賣出或減倉,不用以長期為原則而死守。


Friday, September 4, 2020

再度調整

 今星期都很忙,一星期內有兩晚要考試,一晚要開會,更厲害的是,我的17天annual leave一日都沒有被花掉,哈哈,就是不想為了無謂的考試花掉難得的年假。

股市今日的震盪將今年微乎其微的利潤都抺走了,但好在工作比較忙,以致不用太過受此牽引。但回到家中,也難免要復盤一番,其中失望自然少不免。我發覺每次總有些馬後炮,容易以事後股價的升跌作為投資決定對錯的基礎。不是說不在意股價升跌,只是我們無人能準確預測股價升跌,因此,復盤的重點是在當中提煉出先驗邏輯以及優化選股體系,這些才能幫助我們做每個投資決定,想到此點,心情就稍為好轉一些。

現時的策略都是盡量分散,只有賠率高的會買點,只有概率高的也會買點,只要賠率高的股票被市場認可,衝出陰霾,就會開始集中,不求買在最低,只求買在市場認可的階段,這樣個人心理會比較舒服。這樣最理想的模式是只蝕時間不蝕錢,可惜暫時未能在個股上做到,組合上可能都就來守不住。

馮柳曾說要將命運交託於體系。我捨棄不了我現時的體系,我只能不斷優化,然後將結果交託。

掌握著眾生命運的市場有時真的讓人摸不著頭腦,像是教育股的大12政策會連累K12以外教育股下跌,更神奇的是這次政策出台已不是新穌事,條例內容又沒有什麼改變,但一出台就造成大跌。又如螞蟻上市消息加上阿里巴巴令人滿意半年報都不足以令股價在發半年報後有即時的反應。這可能是跟車太貼,這時,要向自己和企業的聲音拉近些,

人生如市場,每人都要將自己的命運交託於自己人生體系,有人會一沉不起,有人走上巔峰,有人會亦浮亦沉。無論結果如何,我都享受思考、追逐的過程。我思故我在。

Friday, August 7, 2020

分散潛伏

 以前投資時較少利用市場觀點,主要靠自己去揀選企業。這一年開始,我開始明白自己也是市場的一部分,我也有情緒,會對股票漲跌有感受,而且投資決定會受這些股價影響,不可能只看企業本質,市場的反應以及個人感受也同樣重要。

個人的投資風格也開始變了。

以前不敢買近期大漲或市盈率很高的股票,現在會看看漲出新高的股票,若覺得其盈利增長能維持,即是已經升了不少,也會買入。

以前會很快買入大倉位的反轉股,現在就算買也不會大個位買入,只會買很少,等催化劑到了,才慢慢買上去。

換言之,大升的股票會買,大跌的的股票也會買,但會佔很少倉位。

之後的策略會是分散潛伏。在賠率方面,便宜的股票會買一點。在概率方面,盈利增長快且確定性高的股票也會買一點。當股票在兩方面都很具吸引力時,就會重點買入,開頭的分散,是為了日後的集中。

現時持股:

楓葉教育

網龍

阿里巴巴

福壽園

雅生活服務

三生製藥

中國建材

信義光能

綠葉製藥

暫時回報: 9 %

Friday, July 17, 2020

新工作,新開始

如無意外,下星期將會開始新工作,將會到一間上市公司工作。

這將會是一次難得的工作經驗,因為在疫情底下,不少公司都舉步為艱,營業面臨因境,加上我本身行業不景氣,這份新工作實在得來不易。 這家公司股價在幾個月前爆升不少,不少人應該都有聽過其名字,但卻不知它也有一些業務分支在港。說來也奇怪,我在股價爆升之時,並沒有想買的衝動,反而是在第四輪面試要見公司高層前,才趕緊上網下載年報細讀。我就是這樣的人,反應遲鈍,為人慢熱,永遠慢人一步。幸好的是,我對公司高層的問題都對答如流,尤其是有關公司業務的了解,雖然我當時只是一知半解,但看年報做的功課,相信也足以顯明我的誠意。 

期望

首先,我希望自己能適應公司的工作節奏。這間公司是一家大企業,而且目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也難怪股民會爆炒),所以其工作節奏也會是十分急促,這從公司寥寥無幾的年假可見一斑(之後要挨苦了),好處是遠程辨公,在港工作的主要是我,其他同事大多在內地,少些面對面交流對我而言是好事,因為可以減去不少壓力。 

第二期望是能夠在適應商業領域的工作文化。公司內,個人和團隊表現都會受到考核,而且每年會有評分環節,分數會直接影響花紅和升遷。相比其他商業機構,公司更強調評分的重要,因為這是公司在芸芸企業能夠勝出的關鍵之一。在分數主導的工作文化下,我能否有令人的工作表現?希望我能挺過去。  

第三期望是我能學習行業知識和建立人脈。坦白說,前一份工作學習機會不多,不用怎麼工作,遲到早走也無所謂,可能是不少人心裡的dream job,但當你真的身處在這個工作崗位時,你才會明白自己真心想追求的是什麼,尤其是那些剛出社會就以財務自由為目的人,這句話是中性的,不同人有不同的目標,例如剛為人母的上班族,想要一份輕鬆工作,但是我發覺自己並沒有辨法駕馭這份自由,雖然已經迫自己自律,上班時學習金融資識又或Machine Learning,但卻發現沒有應用到的知識終究都會忘記,而且個人專注力有限,學習效果一般。果然,有些人是天生"犯賤",不比老闆奴役,就不會自律。明白自己弱點後,我開始明白做打工仔也有其好處。不單止是行業知識的裝備,人脈關係也是同樣重要,因為這牽涉到不少的工作機會以及行業發展的洞察。這也是如何自學也得不到的。

 我相信自己的這條路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我未曾聽過同屆同學、師兄師姐有人到這類型公司工作。就如投資路一樣,這條career path注定要一人獨行,雖然前景未明,但應該是個好開始。

Thursday, July 2, 2020

半年結的個人學習

考慮到投入資金的規模,今年算是入職場以來開始投資。在思考投資的過程當中,除了能加深我對企業的認識,更能讓我更了解自己的性格。

其實,在現實中我一直是個慢熱的人,無論是與人相處又或工作,我都很難一下子與人熟稔或駕輕就熟,總要熱一熱身。因為每次都要花時間進入狀態,所以我在各方面的學習總是比其他人慢。以前在讀書年代,作為一名理科生,很多時都是自己學習,就算上課時,也是自己低下頭,專注做課題練習,什少聽書。在別人眼裡,自己好像很聰明,殊不知其實是自己吸收知識比較慢,所以要自己學習。在我沒有事先準備的情況底下,老師上課講解新知識,我幾乎每次都是最後才明白的那個學生,這就是我學習的短板。

而在這頭半年的投資裡,我也是反應遲鈍,學習緩慢。科技股以及新經濟股的價值都是後知後覺,以致錯失不少機會。另外,對倉位、股價波動的控制也十分幼嫩。幸好,後來看了水晶蒼蠅拍的微博,才知道要改變,其中印象最深刻是-複利的前提是不要虧損。的確,市場回報有時很看當年市場風格,就如今年港股的醫療、物管、互聯網股票,但即使今年風格不適合你,你也不要大虧,先控制損失,在不順景年份微虧或小賺,在順景年份大賺,這才會達致複利的效果。

接下來,談談自己的錯誤。

1.不看時機重倉楓葉(1317): 其實,暫時來看選擇楓葉未必是錯誤,但時機和倉位控制欠佳。今年的部分學費退休還以及夏令營的取消都對營收產生影響,而我卻加了倉,這個是時機問題。楓葉佔了倉位3-4成,比重太高(雖然絕對金額還是很小),這是因為自己因資本少而想一注獨贏的後果,這個是倉位問題。

2.不敬畏市埸: 無視楓葉大跌是我不夠敬畏市場的表現,總以為自己掌握底層邏輯,以致容錯空間窄小。

3.遠離市場: 這也是性格問題,因為反應遲鈍,對市場情況不了解,尤其是那些升穿天的醫療股以及物管股。

學習

1. 倉位控制:記住以不虧為前提,要安全至上

2.感受大市:留意大市資金去向,以及了解背後原因。

3.利用市場:對於大跌和大漲的股票,要多加注意其背後邏輯,以及市場共識,分清哪些是可逆,哪些是不可逆。例如每次帶量採購消息後,中生(1177)下跌的股價都會修正下跌以及周黑鴨的逆轉。

投資愈久,就會愈發覺股票市場是一個鬥學習的場地,學習得愈快,愈態在市場生存。對於我這些慢熱的人來說,唯有盡量學會掌握股票底層邏輯,才能在信息萬變的市場中站住陣腳。







Thursday, June 11, 2020

回顧持倉

這幾個月一直都在作微小的調倉,在動盪不已的港股市場,對企業和市場展望都不斷改變,從而影響個人感受,感受稍不妥就要處理。

現時持倉(不包括月供):

楓葉教育
比亞迪
阿里巴巴
福壽園
綠城中國
中國中藥
三生製藥
網龍(主要"抄考"joseph 兄)

有機會再寫個股看法。

Saturday, May 23, 2020

港股大跌

已經一陣子沒有寫文章,香港在短短一年間已經歷不少了風浪,而今終於來到了這一步。

較悲觀的設想是港股A股化(雖然暫時來看可能性不太大),如果連資金流動都有限制(就算無限制,部分外資也會因政經環境不穩而撤走),在這種環境下,唯有優質資產能抵住沖擊,留下來的資金只會流向確定性最強的股票。

回顧組合中,大多是國內企業,而且較少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但感覺還可以加大對確定性強股票的投資,不過卻要謹慎而行。

可惜的是月供的兩隻股票中銀香港(2388)以及恒基(0012)卻是和香港前途息息相關,屬於在社會動盪中首當其衝的股票,暫時兩隻還是保持觀望態度。


Thursday, April 16, 2020

騰訊vs阿里

互聯網公司
最近,注意力開始轉移至互聯網公司,而中國目前的兩大互聯網巨頭非騰訊和阿里莫屬。這兩間公司的發展,對中國人的生活都有深遠的影響。

騰訊

(取自2019年騰訊年報)

先說騰訊。騰訊擁有良好的商業模式,無論是遊戲、廣告、移動支付,收入都很難遇到天花板,而且賺的都是多數都是現金,利潤含金量極高。

騰訊的增長在最近的一、兩年裡開始呈減緩勢態,三大業務當中,只有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包括雲業務)增速達20%以上,利潤率最高的遊戲業務增長開始放緩,新的增長點是網絡廣告以及雲業務,但目前兩者收入佔比都未見明顯,相比起三千多億收入來說,暫時只有一百七十多億的雲服務更顯得微不足道,而且雲服務很可能還處於虧損狀態,無論是阿里還是外國的Amazon 和Microsoft都拋開騰訊一段距離。騰訊若要保住目前增長,定必要在雲業務多加把勁。但雲業務的發展初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會拖低公司的利潤率以及ROE,同時,利潤率第二高的網絡廣告的增速略低,主要原因是2019並無FIFA世界盃,之後肺炎事件令各大體育賽事停播,相信這塊業務增長短期內將面臨不少挑戰,長期也有待觀察。

其實,騰訊除了三大核心業務之外,其投資收益收入估比也不忽視,在一千多億經營盈利當中,投資收益以及利息收入貢獻了200多億(20%以上佔比),預計這部分收入將會愈來愈多,騰訊的對其他互聯網公司投資步伐在近年不停加快,有部分更是未上市的潛力企業,一旦上市成功,將為騰訊帶來巨大獲利,在投資其他企業上這點上,騰訊比阿里做得好多了。

阿里巴巴
(取自2019年阿里巴巴全年業績公告)
與騰訊不同,阿里巴巴的核心商業(主要是零售、電商)增長並未有放綬跡象,仍保持接近四成的增速,儘管受到京東和拼多多的崛起,但在報表上阿里仍顯示出鞏固自己龍頭的能力。而雲計算也是年報的一大亮點,除了其快速增長外,其收入佔比是眾多業務中第二高,可見阿里對雲計算投入的成果,阿里在這點上將騰訊遠遠拋開。在營收增速方面,比較失色的是其餘兩項業務,即數字媒體及娛樂以及創新業務和其他,這兩個也是阿里的弱點,因為相比現存的競爭對手如愛奇藝以及騰訊的音樂串流,阿里暫時未展現任何優勢。

儘管阿里增速比較快,但值得留意的是,阿里除了核心商業外,其他三項業務仍處於虧損,而且當中暫時只有雲計算有一定競爭優勢,因此,阿里基本上是以核心商業餵哺其他業務發展。由此可見,阿里必須要盡快讓除核心商業外的其他業務轉虧為盈(暫時看,雲計算的勝算不俗),但是同時要面對由騰訊扶持的拼多多和京東電商對手,所以相對騰訊而言,阿里面對的競爭較大。

結論
若果想穩中求勝,騰訊會是一個好選擇-坐底有固若金湯的遊戲和微信業務,加上投資互聯網公司的收益,增長點看雲計算以及廣告收入。
若求較高增長和能接納較高風險,阿里會較佳-核心商業以及雲計算的快速增長,但同時卻有不具備相對競爭優勢的數字媒體及娛樂以及創新業務,而當中只有核心商業盈利。

Sunday, March 22, 2020

組合回顧

月供倉

月供主要的兩隻股票是恒基(0012)和中銀香港(2388),暫時兩隻的成本分別是$37.24和$26.42,兩隻股票已在疫情之前大幅下趺,加上熊市的共振,讓股價更殘。暫時,還不想加大供款額,主要因為其他股票也跌了不少,按現時工資約一半比例月供,剩下一半則用作主動投資,月供的彈性始終不及主動投資。

主動倉位

與上次回顧相比,在主倉方面,加大了楓葉教育(1317)的投資,成本價下降至$3.15,比亞迪不變。

在熊市中,優質股,即概率高的股票,開始跌出機會來,但沒有太多現金接貨,唯有在觀察倉作出變動。出清了中國同幅(1763),信義玻璃(0868)和IGG(0799),換入了福壽園(1448),以及在熊市前買入的綠城中國(0590)以及阜豐集團(0546)。

心儀股票


考慮開倉:安踏(2020),中生製藥(1177)

考慮加注:楓葉教育(1317),福壽園(1448)






Wednesday, March 18, 2020

投資困難

最近大跌市令我體會到熊市投資的困難,主要有幾點:

1.現金短缺,在下跌市時,不能再次加倉,眼看機會溜走,讓人後悔不已
2.承受不了賬面虧損,心理極度恐慌本金的永久失去,短期內看不見希望
3. 很想賣曬所有股票,然後all in一隻股票抄底,什至想槓桿買入

針對以上3點的解決方法

1.平時不要輕易出手,靠月供股票去避免股市上行風險
2.無,死扛,因為知道自己無能力冒賣出股票後股價反彈風險
3.同第二點相同,加上槓桿只會令事情更糟糕

熊市的出現令我更體會價值投資的精髓,更覺得價值投資是為了散戶而設。論市場緊貼度,資金量,訊息的收集,散戶完全處於弱勢,不停換馬斬倉追逐短期安全是強者所為,弱者做任何動作都慢人一步,作任何預測都很可能是錯,愈做得多買賣愈易犯錯。 然而弱者的強處在於不用向他人交待(若無槓桿),什至不需要跟恒指相比。只需要再審視買入股票原因,若其原因不變就不做任何動作。當然我們也難免會犯錯以致產生實際虧損,但我們起碼能從中學習,反思己過,長此下去,必有進步。

有人說投資成功不是靠做對,而是要靠減少犯錯。坦白說,現時我虧損也很大,我也很驚恐,但是我相信股市長遠還是有希望的,這是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自我安慰,無論如何,能讓我跨過熊市就可以了。

目前對策:
按股價下跌程度,分批入市,每次都起碼等10%-15%下跌,才考慮出手,畢竟現金不多了。

Sunday, March 1, 2020

四年虧損16萬的故事

上星期五的環球股市大跌,令不少人在市場中都走避不及,感覺上,新型冠狀病毒對西方國家的金融市場影響遠大於對中國A股市場的影響。
這次大跌,不知道讓投資者損失了多少,但肯定的是,有大學同學已經損失了16萬,但他並不是在股票市場或其他金融市場虧損,他指出他在大學4年花了總共$16萬元的學費全部"虧損"了。

同學A的故事

我尚且稱這位"投資失利"的同學為同學A。同學A一向讀書勤奮,中學文憑試的成績不錯,差一點考進醫科,雖然最後都讀不了醫,但還是憑著不俗的成績入讀另一個專業學科。雖然這個專業的地位和薪金都比不上醫科,但好歹也是一個所謂的"專業",起薪點還是不錯的。

進了大學後,同學A並沒有好像其他同學般對大學生活十分感興趣,他表示自己文憑試的成績比同學科的同學差了點,因此,想先專心學業,大學生活之後再算吧。大學第一年過去後,同學A獲得了如願的大學成績,GPA分數處於一級榮譽的級別,可能是大學成績帶給他不少的成就感吧,他之後並沒有絲毫鬆懈,繼續努力讀書,沒有太多其他大學活動。在空閒時,他會充其量玩一下電腦遊戲。這就是一個典型學霸的生活。

然而,這位學霸的性格卻不如他成績般令人討好。可能是他大學成績優異,以致他與其他同學相處時,不自覺會給人一種驕傲自大的感覺。他的過份自信惹起部分同學的不滿,他開始遭受他人的排擠、嘲笑。說實話,我起初也不太認同其他同學如此的對待,直到上課時,我跟他同組,才發現他的態度的確有問題,尤其對待成績不如他的同學,他給人一種簡直目空一切的感覺。而更糟糕的是,在成績比他優異的同學面前,他又會刻意地表現自己的"謙虛",這種雙重標準,更加深他人對他的不滿。他什至試過在FB上跟同學掀起罵戰,並始終認為他人不對。

後來,他畢業出來實習後,他這種態度似乎並沒有改善。他不但保持自己的過份自信,更加會批評其他同事"不熟書"。在完成實習後,他並未能如願取得理想工作,在行業飽和、前路茫茫下,他開始變得心灰意冷。

港孩面對現實

雖然同學A的性格未見太大改善,但他比之前更願意擁抱改變。他在得知不獲僱用後,便積極地報考公務員以及報讀醫科,這也是他的saving grace 吧,比起在大學時代只會埋頭讀書的他算是有所改善了。

坦白說,以上例子並不代表所有專業。我只是覺得專業人士的薪高糧準是維持生計的辦法之一而已。如果此路不通,大可試下走其他的路。況且,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周期,只是同學A的行業由5、6 年前的"好景",轉為現在的"飽和"。等多個三五六年,可能到時就會風水輪流轉,只是怕有些人一意認為,專業學位就應該意味著就業機會,所以,不願意等待。這也戮破了一些人對專業的迷思與幻想,專業並不代表著穩定,專業也會有其周期,只是可能醫生的周期比較長(雖然近年的專科醫生受訓機會也逐漸減少)。

變幻才是永恒
這樣看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都是充滿未知和變數,就好像市場一樣,前兩天先經歷大跌,明天可能會反彈,又或會向下沉。面對市場或人生,我們只能謙虛地面對,準備好相應的對策,見招拆招,在上升或下跌的趨勢中,保持理性,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即使結果未必盡如人意,什至每況愈下,但卻是無憾,我相信市場和人生總會回報勇於堅持的人。

最後,我想同學A並沒有虧損$16萬元呢,這反而是一筆長期投資,回報短期內未必能看見,但之後可能會為同學帶來意外回報!

Sunday, February 23, 2020

中國品牌

中國品牌開始冒起

記得兩、三星期前,在FB看過一篇有關於中國品牌的報導,報導提及中國的品牌開始崛起,現時,中國人不單只買外國品牌,也會考慮買中國自家品牌,而且愈來愈多年輕人也習慣買中國自家品牌。 除了手機、5G外,我想體育用品品牌也開始在中國冒起來了,其中的要數安踏體育最具代表性,它在收購FILA業務後,其營業額節節上升,成為企業快速成長的關鍵,我們在街上時不時會看到別人穿著FILA牌子的外套、上衣、鞋子和其他各種服飾,足以證明其受歡迎程度。安踏如此亮麗成績,當然不乏機構和投資者關注,因此,其價格一直高企。

其實,除了安踏外,李寧的復甦也同樣獲得不少資本市場關注,導致其價格一度飆升。體育用品的板塊熱度讓我開始多留意相關行業,加上股壇無忌兄在blog中介紹,令我察覺到一隻有低估之嫌的體育用品企業,特步國際(1368)。

財務指標

按圖所示,我們很客易便看出特步國際在最近兩、三年的進步,尤其在2017件後,不少財務數據都開始見呈進步勢態,無論是毛利率、經營溢利、淨利潤又或ROE,都見明顯改善,這都應歸功於公司的三年改革,公司將特步重近定位為專業體育用品,其中最為著重的是其跑鞋業務,佔了集團六成以上的營業額,這是公司連續第四年中國贊助最多馬拉松賽事的成果,可見公司在跑鞋方面的戰略優勢。

在營運資金數據方面,其營運資金周轉天數表現持平,顯示其存貨、應收帳款、應付帳款周轉三者綜合考慮情況,營運資金回籠情況未隨營業表現改善,側面顯示其品牌力未算很強,以致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願意給予特別優待,其表現也在2018件經營現金流量表體現,應收帳的增加和應付帳的減少令經營現金流量(一億五千多萬)遠少於淨利潤(6億多)。

在前有安踏和李寧,後有361度夾擊下,提升品牌力是特步唯一出路,也是各大國家品牌的重要戰略。廣告和及推銷費用佔營收比率正好印證了這點,由2017件的12.9%到2018年的15.2%,正好說明公司的重點策略。不惜花巨額請用林書豪作代言人,又沿用謝霆鋒的大牌明星,預計公司在這方面的花費只會持績什至增加。另一方面,其硏究佔營收比率方面好像好停留於2%-3%之間,是安踏的一半左右。硏發對於專業體育用品定位也是相當重要,好質量的跑鞋才能挽留顧客,什至開拓市場,公司暫時在這方面未有太大提升。

據資料顯示,公司的ROE的穩定和提升是提升公司盈利和估值的關鍵。ROE是由淨利潤,資產周轉和財務槓桿組成。以下是近三年數據:

以上可見ROE的提升主要由淨利潤的上升所致,而淨利潤上升又主要因毛利率(因為公司提高了跑鞋價錢)上升和一次性貿易減值撥回所致,因此暫時淨利潤可持續上升的因素就是公司提價能力,而提價能力又跟硏發能力和公司品牌力有關,但另一方面,廣告和及推銷費用有機僧削弱淨利潤上升動力。在財務槓桿方面,公司的帳上現金略多,在收賺K-Swiss, Palladium 及Supra等國際運動鞋品牌的母公司後,財務槓桿預計會有所上升。至於資產周轉,如果公司能透過收購產生協同效應,則有很大上升機會。

賠率與概率

在當前只有10市盈率底下(歷史平均為12),特步當然不貴,在肺炎事件前,特步股價因業績有所改善而上升至$5到$6元,由於2019中報營收及每股盈利也有近2成的增長,考慮到特步復工在即,2019/2020業績增長為大概率的事,只是多與少問題。在短期邏輯上,特步屬於賠率大和概率(業務發展確定性)一般的標的,很大機會賺預期差的錢,中長期或更長邏輯則要看其品牌力的提升以及收購公司的協同效應。

Monday, February 10, 2020

跳躍式思維

人工智能的威脅

在AI時代下,不少人都預視社會將會經歷重大改變,因為人工智能的強大電腦運算以及學習能力早已超出人類太多,隨著人工智能的用途逐漸變得愈廣泛,所賦與的權力愈大,若稍有不慎,人工智能可能會做出損害人類利益的事情。其中最經典的一例是:

假如我們發明了一個用作綬和全球暖化大人工智能系統,負責想出減少二氧化碳的解決方案。經分析後,人工智能系統可能會認為最有效的方式是消滅人類,如果這個人工智能系統可以連接到其他系統,人工智能系統便有可能透過其他系統傷害人類。

這就是部分人視人工智能為一大潛在威脅的其中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由於AI的能力過於強大,所以很多人都怕人工智能會搶他們飯碗。一個人工智能專家提出了容易比人工智能取代工作的四大特點:

1. 做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量小
2. 做决策的邏輯簡單
3. 能獨自完成
4. 高重复性

另一邊廂,他也提出了難比人工智能取代工作的三大特點:

1. 需要社交技巧
2. 高感知和操作能力
3. 高創造力

大家可以留意自己的工作是偏向哪邊居多。我自己工作則是偏向前四個特點(哈哈)。
再說投資,在AI來勢洶洶下,不少人都認為絕對理性且有超強分析力,可以處理海量數據的人工智能當然比經常比貪婪和恐懼支配的人類優勝,基金經理以及業餘投資者乍看下,相珍見拙。縱使如此,我還是認為人類也有其不可取替之處,而創造力是其中一個元素。

人類的跳躍式思維

在投資時,我們有時會有一些"靈感",在省卻了一大堆邏輯驗證的過程後,直接影響我們投資的決策,我們在日常生活經常受這種跳躍式思維影響,又慒然不知,這些靈感是建基於我們對公司的理解、市場的觸覺、人性的體會,也是一些人所說的"常識"。這種常識每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而且每人都不一樣,因為這受到我們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社會經驗影響。

記得<<一位投機者的告白>>一書中,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道出了創造力的重要。最為代表性的是他在二戰後,大手買入意大利的汽車股票,但當然他原本想買的是意大利紡織公司股票,因為那時他親眼看見該行業在意大利的蓬勃,但那時紡織公司股票已經漲了不少,他先是洩氣,後來卻"靈機一動",轉投當時還未從低谷走出的汽車業,原因是意大利汽車一向有品質保證,他相信意大利汽車業一定會隨經濟轉好。這裡,科斯托蘭尼正好示範了跳躍式思維,這是建基於他對意大利經濟的認識、市場的觸覺、對意大利汽車業的理解,導致他一下子想起買入汽車股,這個決定讓他賺到盆滿缽滿。我相信AI難以理解這種思維模式,原因是人工智能都是遵從嚴謹的分析和邏輯推理,和跳躍式思維完全相反。

當然,只靠這些"靈感"投資,我相信不少人難免都會虧錢,原因是只有大膽假設,沒有小心求證的話,我們買的隨時是垃圾或老千股。在這方面的佼佼者是傳奇基金經理彼得林區,他經常提出在生活中選股,尤其在逛街購物時,多留意當中的企業,有不少可能是上市企業,而且有良好的經營。在生活遇上好上市企業,之後翻看公司年報,這兩個步驟隨時讓我們尋找到黃金。這就是人工智能難以取代的質素。

投資人的質素
由此可見,一位良好的投資人,以不單要博覽群書,增加不同行業的知識,還要善於觀察,以了解企業的發展,更要大膽假設,不要怕與眾不同的設想,只要肯小心求證,人類的跳躍式思維還是能幫我們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而且這些投資因為是一般大機構不會做的,一旦獲利,將會是無比巨大。這一點,肯定是人工智能比不上的。

參考網站: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0234581

Monday, February 3, 2020

旅行的意義

趁著有難得連續幾天的公眾假期,我踏上了五天四夜的台灣之旅,這是近一年半來的第一次旅行。
旅伴

這次邀約了一位大學同學作為這之行程的旅伴,行程也主要由他編排。原來,他在旅行前已出現些許感冒徵狀。幸好,他並沒去過內地或接觸過內地人士,如果不是,那這次行程很可能要取消呢。

這次兩人之旅讓我們有不少促膝長談的機會,從工作、愛情,再到信仰、人生,無所不談,可謂痛快!

高雄所見

我們到達高雄時已是晚上九時多,之後便乘坐捷運以前往民宿。走出捷運站後,街上顯得有些冷清,不單行人欠奉,就連商店的新年燈飾也是稀少,缺乏應有的新年氣氛。

我們入住的民宿雖然不算太大,卻是設備齊全,其實,台灣的民宿性價比都不差,不單止設備齊全,有些更設有精美的裝飾和common area,對於我們這些要求不高的背包客來說,簡直是既驚又喜。

第二天早上,我們離開民宿,找尋用膳地方,但卻發現不少商店都關門不開,可能是新年假期的關係吧,其心態和香港的商家相比,可謂大有不同。街上的行人不少都配戴住口罩,看來,台灣也沒有對新沙士掉以輕心。

我們晚上到訪了夜市和一間酒吧。同樣地,無論夜市和酒吧,也是門可羅雀,空氣中彌漫著冷清的氣氛。

阿里山

我們在隨後的旅程坐上了往阿里山的公交車。這是我第二次上阿里山,上一次已經是五年前,那時我是跟著大學的天文學會上山的。

在阿里山的第一日是雨天,天空不時下著微微雨粉。我們到了曾在五年前用膳的餐廳享用午餐,我再次點了宮煲雞丁。之前的我可以對其大快朵頤,現在的我卻會被其辣味嗆到。同樣的菜式,十八歲和二十三歲卻吃出不同的滋味,到底是廚師變了還是我變了?

第二天,我們在早上五時出發,準備前往阿里山火車站看日出,在此之前,卻收到噩耗—Kobe Bryant 一代籃球巨星殞落。我們倆都為之感到驚噩,慨嘆人生無常。

在阿里山上的照片:




回憶人生

旅行是一個回憶和反思的好時機。平時,在港的日子,我們都在為工作、生活奮鬥,有時忙到連我們努力的原因也忘掉。這次旅行讓我回想起不少過往在大學、什至中學的經歷。

一次反敗為勝的嬴球經歷、與朋友結爬行山的體會、夕陽下女孩子在沙灘旁戲笑的一句話,這些都是我珍重的回憶。

除了財務自由外,人生可貴的回憶也不是我們竭力追求的麼?

Friday, January 17, 2020

持股反思

一年回顧

過去一年好像經歷了不少,無論是股市、職場、家庭,自己都開始感受到自己角色的變化,什至香港政治困局也改變了我的思維和性格。

在職場和家庭方面,開始感覺到要承擔責任的壓力,個人工作上的決擇固然會影響自己的前途,但原來同時也會影響自己的家庭。
一份工作可以影響你晉升的機會,可以影響你結婚生子,可以影響你供養父母。所以一份工作其實足以影響你的人生。因此,選擇工作的壓力漸漸增加。

在政治方面,我最大的學習是要懂得謙卑,兩方意見都聆聽,再自己加以分析,不要因自己立場而盲目反駁,正如查理芒格拒絕極端的意識形態一般。

股市回顧

在股市方面,現時成績如下:


(倉位包括現金,佔了大概16.2%)
倉位分了三層:

第一層主倉是企業質素為先,再考慮概率(確定性)和賠率(價格)

第二屠是觀察倉,先考慮概率和賠率,質素次之

第三是散打倉,只考慮賠率或概率

紅色框內的是主倉,屬深思熟慮型,佔比較重,打算長期不動,良好質素為:

1.有良好財務數據(eg ROE, profit margin )
2.處於擴張期
3.發展確定性高
4.良好生意模式(eg生意的現金流入)

楓葉教育符合以上條件。 比亞迪是例外,其投資邏輯是:

1. 中國新能源汽車大勢所趨
2. 垂直產業鏈最齊全
3. 中國技術和銷量龍頭
4.王傳福個人能力
5.查理芒格和李祿的眼光

除了IGG和中國建材,其他則是觀察倉,佔比中等,屬概率和賠率偏高的佔比較重,有機會變主倉,視乎企業發展。

散打倉裡,IGG是賠率高,建材是概率高,散打倉主要為其他兩倉提供彈藥,也為滿足買賣差價之心癮,容易犯錯,所以佔比較輕,此倉很多時是因太過倉促的決定都所建。

反思優劣

反思會從自己的聲音(自己的情緒),企業的聲音(公司基本面),市場的聲音(市場的看法和報價)著手,這是參考了私募大佬馮柳的投資理念。

優:在中國同輻和信義玻璃上,在合理、較便宜買下,公司發展和股價如預期般的展開,中國中藥價位便宜,前途可期。 三者都持有得安心。楓葉也是有一定安全邊際,且公司戰略有一定確定性,持有的得安心。

劣:
在中國建材方面,錯信aastock 所顯示的市值(只計算了H股,忽略了內資股),導致安全邊際不足。在IGG方面,雖然現金充沛、公司不斷回購,但下注仍嫌過多。

錯過不少己在watchlish上升幅強勁的股票,如中生製藥,愛康醫療,創科,中國聯塑等,即使不完全肯定其質素,也應從其概率和賠率出發,小注當中以加入觀察倉。

投資世界

今年,在雪球上學習了不少,也和一些球友討論了一番,當中有人硏究之深、搜集之廣令人佩服。也有幸了解馮柳的投資理念,才發覺投資世界的闊度和深度實在超乎所想。

有人視市場為一座要征服的高山(要超過市場回報),有人則視其為深不可見的泥潭(對投資避之則吉)。我則認為要返璞歸真,市場不是我們的僕人,也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和我們共處的大自然。無人能準確預測大自然的環境變化,我們充其量能預期其變化方向。同樣地,我們不要預測市場,反而要敬畏市場,並為此制定適當策略,這是建基於對市場的判斷,公司的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和倉位,探求三者的平衡點。我想大抵這就是我現在追求的境界。



Monday, January 6, 2020

生金蛋的企業

Berkshire Hathaway成功的秘密
查理芒格曾經說他和巴菲特其中一個主要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於他們會挑選能夠噴湧大量現金的企業,因為這些公司賺的都是真金白銀,含金量十足的利潤,他同時痛恨存貨、應收帳很多的企業,因為這類型企業的利潤"水份"不少呢。

強勁現金流入的企業
港股現時有那一隻股票有此類特質,尚未比市場充份發掘,價格仍有待提升?
答案是近期升幅強勁的中國建材(3323),一個有強勁經營現金流入的公司。


根據2018年年報,中國建材的經營現金流入約$480億,但真正到股東手中的利潤只有約$80億,除了是因為折舊、融資令利潤打折外,更是因為非上市公司以外的少數股東佔比不少,攤分不少利潤,導致了這種高經營現金流、低利潤的局面。除此之外,中國建材更因為負債巨大、應收帳款多,雖然同行的海螺水泥(0914)的營收沒有建材那麼高,但高的淨利潤率令股東收益高出建材不少,以致H股兩者市值差不多。

為何不選海螺?海螺的市場價值已充份於股價體現,而建材的投資邏輯在其現金流於損益表的潛在釋放。2019年的上半業績收入同比增加17.8%,股東佔利潤同比增長達50%。若果今年的折舊和應收帳款情況和去年差不多,但其中子公司北新建材因牽涉到訴訟案,要賠償大概$8億人民幣,相對營收也不算大數目。
估值
參考過去紀錄,估計今個年度股東佔利潤增長率應該會在15%-50%之間,這裡保守取20%增長率,今年度股東應佔利潤達:
$80億 x 1.2= $96億

考慮到建材歷史市盈率和水泥行業的市盈率大概:5-10 P/E,取其中位數為7.5(不排除20%增長會進一步推高市值),估值計算:
$96億 x 1.12(人民幣匯率) x 7.5 = $806.5 億

跟現時700多億市值差不多,但若股東佔利潤增長高出預期,加上估值受市場推高,就會產生戴維斯雙擊。

有投資者更加提出可以長線投資中國建材,因為水泥行業開始因國家的供給側改革呈弱周期化。詳文見:https://xueqiu.com/1042134168/132752960

個人意見:短線來說,現時價格的安全邊際不足。中長線來說,投資邏輯是建基於水泥行業呈弱周期化,具有平穩增長的屬性。